2009-10-14
十月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绿家园国庆生态游在甘肃、四川系列报道:
1、绿家园国庆生态游在甘肃、四川之三――大熊猫在这里繁衍生息
环境资讯:
2、第一财经日报: 18家中外名企被环保部点名后仍隐瞒排污信息
http://news.sina.com.cn/c/2009-10-14/015418822514.shtml
3、法制日报: 我国将对湖泊流域开展规划环评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839691255485051_1.shtml
4、人民网天津视窗: “绿色中国与和谐世界”国际研讨会将在天津举行
http://www.022net.com/2009/10-14/423743243122911.html
5、农民日报: 巢湖滇池治污不力 氨氮问题突出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wastewater/839661255484471_1.shtml
6、国际在线: 中国农村成垃圾填埋场 经济快速发展引垃圾危机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1013/09486831422.shtml
地方信息:
7、中国新闻网: 四川2069座震损水库已开工1292座
http://news.qq.com/a/20091013/002125.htm
8、新华社: 黑龙江省开展环保“秋风行动”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http://www.gov.cn/jrzg/2009-10/14/content_1438960.htm
9、新华网: 辽宁启动湿地保护工程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10/14/content_12229343.htm
10、新华网: 三峡工程蓄水水位累计上涨20米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25257
气候变化:
11、新华网: 马尔代夫气候变恶做好举国搬迁最坏准备
http://travel.people.com.cn/GB/10188321.html
环保观点:
12、科学新闻: 大坝真的危害环境吗?
http://it.sohu.com/20091014/n267349790.shtml
深度报道:
13、人民网: 环保执法遇困境 环保部官员说“突围”
http://www.legaldaily.com.cn/bm/2009-10/14/content_1165070.htm
14、中国新闻周刊: 南水北调再调查:各方利益难平衡成问题关键
http://env.people.com.cn/GB/10191149.html
环境时评:
15、中国环境报: 环境问责制度:问事先问责问责先问人
http://env.people.com.cn/GB/10189533.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
1、绿家园国庆生态游在甘肃、四川之三――大熊猫在这里繁衍生息
文图 汪永晨
2009年9月28日,我们乘的长途车在甘肃的大山里行进。先是看到了白龙江,水黄黄的,两岸满是高压线,让人担心,这么多的泥沙和水电,河水带着它们走,有多累呀!可是走到白龙江,水清了,周边的工业设施也少了。我知道,白水江是大熊猫的栖息地。全国55个大熊猫保护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达到22万多公顷。
大江的负担
白龙江在文县穿过
9月29日上午,我们本来是租了辆车,司机带着我们是要去看受地震影响的村小学的,可是我们刚刚走进沟口就看到了自然保护区的大门。走进去问的第一个人就是站长刘军旺。
刘站长告诉我们,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甘肃省最南部,占据了文县的8个乡镇和武都县的3个乡镇,在这里生活着一百多只野生大熊猫,大约占全国大熊猫数量的10%。2005年6月被国家林业总局专家鉴定为原始状态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最适合大熊猫生存的保护区。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保护区成员之一。
听了一会儿刘站长的介绍,我们所幸把他拉到了我们的车上,让他带着我们一起到保护区里现场讲解。
我国的野生大熊猫分布在由南向北包括凉山、大小相岭、岷山、秦岭南坡等5个山地。直属于国家林业总局的大熊猫保护区总共有三个:四川卧龙、陕西佛坪和甘肃白水江保护区。 卧龙地区主要研究大熊猫的繁殖、佛坪为野外监测、白水江定为社区管理示范区域。
刘军旺站长在保护区工作了近20年,他只看到过两次大熊猫。对于社区管理示范区,他认为如今保护区做得很有成就,是和国际组织一起在社区管理这方面做的事:一是退耕还林后,山绿了(这里大山上的树主要是在大炼钢铁年代砍的);一是保护区帮助农民一家一家改了节能灶。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做饭时,开水也烧了
据管理局调查,保护区内平均每户年用柴量10吨,保护区有13203户人家,一年要用掉132030吨左右木材。这10吨中间还不包括盗伐贩卖、修建房屋、做家具、农田围栏、棺木等的木材,这些木材都来自于保护区内。
从2005年开始,针对用柴量大,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始了农灶改造的试点,每户补贴300元左右。一位农民说,以前他家一年要用1万斤左右的柴禾,改造灶后,现在需要3000多斤就够了。
我们从去的这家农户得知,除了政府以外,民间环保组织山水保护国际也在帮助当地家家户户改造烧柴灶,深得当地人的喜欢。“一个灶可以省一半多的柴呢”,当地老乡和我们说这些时,口气里透着高兴。一个节能灶700元人民币,由山水保护国际为保护区的农家一个一个修好。这不但减少了砍伐大山里的树,清洁了厨房,还减轻了烧火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有了热水可用。
山水保护国际的头头是北京大学教授吕植。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大熊猫。是我们国家著名的大熊猫研究专家。我知道,这些年她在自然保护区的社区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她认为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首先要解决当地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山水保护国际,近年来还在藏区用当地原住民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利用藏民族的文化传统神山圣海的理念保护大自然,取得了很好的保护大自然的经验。
在2001年的全国第一次大熊猫普查中,白水江的大熊猫有100只。22万多公顷的大山里住着100只大熊猫,所以刘站长早年间还看到过两次大熊猫,在保护区的人里算是很幸运的。新来的年轻人,今天能看到大熊猫的粪便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而南方都市报记者王鹏在采访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后曾撰文说:据国家林业总局专家预计,白水江的竹子可以同时供2190多只大熊猫生存,即使把全国的大熊猫放养在这里,也可以维持它们的生计(我国现有大熊猫1000多只)。
白水江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向下而上划分为以下五带。
1.海拔1000米以下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主要为次生灌丛及人工林,仅存部分原始林,主要树种栎类、油桐、化香、漆树、棕榈等。
2.海拔1000~1700米为落叶阔叶林带,大多为次生林,主要树种栎类、山杨、桦、槭等。
3.海拔1700~2900米为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除栎类、山杨、桦、槭、椴外,2300米以下混有华山松、油杉、三尖杉、铁坚杉等,2300米以上为云杉冷杉为主的混交林,林下竹灌丛生长繁盛。
4.海拔2900~3500米为针叶林带,主要为冷杉、云杉、柏、铁杉等组成的针叶纯林,下木多竹灌丛。
5.海拔3500米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本带大部分岩石裸露,散生有高山绣线菊、竹类等灌丛,间断有成片苔草草地。
白水江的珍稀植物
保护区的自然博物馆里
保护区有国家保护植物14种1个变种,其中一级有珙桐;二级有银杏、光叶珙桐、连香树、香果树、杜仲、山白树、水青树;三级有秦岭冷杉、麦吊杉、穗花杉、金钱槭、领春木、厚朴、红豆树。
白水江特有物种
中国的鸽子树-珙桐
珙桐是我国特有珍稀树种,现仅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局部地区。在白水江保护区的碧口地区有一条长达45公里,宽约1~5公里的珙桐林带,这在我国是难得的景观。珙桐为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因头状花序和两片大型白色苞片状如白鸽,又名“中国鸽子树”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主要伴生树种有栎、樟、槭、连香树、桦木以及铁杉、麦吊杉、红豆杉等。
保护区内经济植物种类丰富,竹类有11种,大熊猫喜食竹类4种,即华橘竹、大箭竹、紫箭竹、冷箭竹。药用植物有100多种。
保护区有国家级保护动物18种,其中一级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云豹、绿尾虹雉、雉鹑;二级有猕猴、短尾猴、林麝、毛冠鹿、水獭、红腹锦鸡、蓝马鸡、雀鹰、大鲵等。分布本区的大熊猫有140多只,大熊猫的主要天敌有豺狗和竹鼠,前者有时成群袭击单独活动的大熊猫,后者以竹为食并居于竹丛洞穴内,危害大熊猫的食物基地,再有就是竹类开花,1975、1984年竹子两次开花,特别是后一次铁楼乡、上丹乡华橘竹开花面积从5%到90%不等,使27只大熊猫受害,由于食物缺乏,体力下降,多数致病而死。在受灾期间,藏族同胞积极协助保护区进行抢救。
碧峰峡里的大熊猫
这不是假的,是真的大熊猫
1978年结束的大熊猫考察发现白水江有大熊猫286只,但是因为1984年的竹子开花,开花后竹子干枯死亡,大熊猫缺少食源,到了1988年再一次科考结束时,大熊猫只剩下100多只。不过根据保护区的兽类调查,目前保护区里还有牛角羚一千只以上。牛角羚是大熊猫的伴生动物,它和大熊猫活动区域差不多。
中国的林业部门,很大的一个任务就是森林防火,其实在国外很多地方,他们不是消极的防火,而是积极地恢复森林原生态。他们认为大自然知道怎样保护自己,森林火如果不是人为的,那正是大自然繁衍生息地重要环节。它可让老林子新陈代谢,让年轻的林子茁壮成长。我们现在的防火任务重,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林子失去了原生态。
在白水江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我们还采访到了高级工程师张涛。张涛告诉我们在保护区现在难得见到大熊猫的另一个理由至今还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那就是出于好心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张涛说,白水江大熊猫的家,本没有华北落叶松。可是,不光是早年间为了长得快,好砍,做为林业产业去种,还是今天因为长得快,可让山变绿去种,都深深地伤害了大熊猫的家。为什么呢?因为这不是熊猫生活环境中的本来环境。树砍了,换来了钱;山绿了,熊猫却失却了家园。张涛说,这些华北落叶松影响了熊猫爱吃的竹子,而且一座自然的大山中的森林,林地下有着众多的灌木和花草,而华北落叶松的林下,可以说是光秃秃的什么也不长。
没有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对它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至今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直到今天,保护区在所种的树中,还是以华北落叶松为主。从下面这两张照片中,我们既能看到华北落叶松在山上的美,也能看到和自然恢复的大山来比,它的单调也是显而易见的。自然生长的山里,树或许不是那么整齐划一,但是它的多样性,却是大山与森林的健康。
种出来的大山
自然生长的大山
我们一路在保护区里走,一边听刘站长介绍。我们持续关注着,担忧的中国江河问题,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也存在,就是水电站的大量修建。在白水江的一条支流里,我们走了不到一个小时就看到了四个电站。我问刘站长这些电站对大熊猫栖息地造成影响了吗?
电站对河流的影响,是使其裸露和水中鱼类的减少、灭绝。当地有一种裂腹鱼,在修了电站后,就再也看不到了。
保护区里的水电站
修了电站后的大山
山是绿的,但河里却没有了水
不过刘站长说,在他们管辖的保护区里,反对修电站最强大的力量是当地的老百姓。在规划的电站中,已经有一个电站因为当地农民的抗争停建了。农民们说,河里没有了水我们用什么浇地,我们怎么到河里捕鱼?河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牌子上写的是:大熊猫关键栖息地
从2003年开始关注中国江河到2009年已经整整6年了。因为当地农民的反对叫停的电站我听到的真不多。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里的农民靠自己的力量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保护区里的人与自然
张涛说:保护区里不该种华北落叶松
我问刘站长,这些年全球气侯变化对保护区的的植被、动物有什么影响吗?他说暂时看不出来。但是今年的洪水,是这么多年以来百年不遇的。冲毁了三、四座桥梁,吹走了几户民房,这些以前根本就没有发生过。我们开玩笑地说:大自然的报复已经来了,这么多年我们对植被损害还是比较严重的。
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总是需要一个过程。从砍树,到种树是一个进步,再从认识到森林是有生态系统的,大自然需要自我恢复,这就使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有了可能。刘军旺站长说,让农民从保护中获益,再自觉地保护,不可能一朝一夕。而今天的社区管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白水江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里,生活着一支白马藏族,这里也是白马藏族的发源地。目前白马藏族在全国只有2000多人。他们的语言和一般的藏族人打交道是无法沟通的。明天的江河信息里,让我们一起到白马藏族的家中农家乐。
绿家园留言
保护区里的秋天
2、 18家中外名企被环保部点名后仍隐瞒排污信息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10月14日 章轲
http://news.sina.com.cn/c/2009-10-14/015418822514.shtml
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是,对于可能让自己难堪的污染物超标问题,即便是“百强”企业也不顾环保部门规章,向公众隐瞒这些信息。
昨日在京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世界500强和中国上市公司100强企业中,包括壳牌、雀巢、中国石化、东风汽车和湖南有色等在内的18家中外企业,在超标排放污染物并且被环保部门点名的情况下,仍然不执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下称《办法》)有关“30天内公开环境信息”的规定,隐瞒污染物信息。
“沉默”的大多数
一国际环保组织昨日用《“沉默”的大多数》为题公布了这项企业污染物信息公开状况调查。调查显示,世界500强和中国上市公司100强企业中,隐瞒污染物信息的不在少数。而百强之外的企业,更是鲜有主动公开污染信息的。
根据去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办法》:“企业应当按照自愿公开与强制性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企业环境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企业环境保护方针、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及成效;资源消耗总量;环保投资和环境技术开发情况;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和去向;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以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的处理、处置情况,废弃产品的回收、综合利用情况等。
《办法》同时规定,“企业不得以保守商业秘密为借口,拒绝公开环境信息。”超标排放的企业“应当在环保部门公布名单后30日内,在所在地主要媒体上公布其环境信息。”
据该组织一负责人介绍,为了检验《办法》实施的效果,近期,该组织对世界500强和中国上市公司100强企业于《办法》实行后的一年期间在华污染记录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位列世界500强和中国100强的18家行业领先企业的25家工厂,因存在向水体中排放污染物超标的情况而被环保部门在网上公开,然而没有一家企业按照《办法》在规定时限内公布污染物排放信息。
这18家企业分别为壳牌、三星电子、雀巢、乐金(LG)、卡夫、摩托罗拉、电装、普利司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创业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他们没有任何借口忽视法规,对公众隐瞒污染物信息。”该环保组织北京办公室污染防治项目主任张凯说,“公众对于自己环境中存在这样那样的有毒有害物质毫不知情,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据地方环保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湖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年一、二季度中排放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和总镉经常超标,总铅、总砷也出现超标现象;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使用或排放氟化盐、煤沥青,并且化学需氧量(COD)排放超标。然而这两家工厂都没有按照《办法》的要求公开工厂的污染物排放信息。
张凯说,这类有毒有害污染物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的、难以逆转的伤害,严重的更会毒害人的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并致癌、致畸。
信息公开水平不高
据介绍,由于《办法》没有细化应公开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去向,即便是3家逾期公开污染信息的企业,也仅仅公开了非常有限的信息。如三星、中煤能源股份和潍柴动力的工厂只公开了2~6种污染物的排放信息。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壳牌、三星和乐金(LG)等8家跨国公司在国外的工厂,其公布的信息十分详细,尤其是与公众健康和环境密切相关的有毒有害污染物方面的排放信息。其中壳牌位于得克萨斯州的Deer Park炼油厂2007年在美国的有毒物质排放清单(TRI)系统中公开污染物种类多达49种。
记者了解到,企业及地方环保部门对《办法》的不同理解,也是企业污染物信息公开率低的重要原因。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认为,其所属煤矿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污问题,并非《办法》所鼓励公开披露的事项。
浙江宁波市环保局在答复中称:“考虑到企业异常情况超标,且能积极整改,我局没有把该公司列入污染严重的企业。”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局在答复中则表示:“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办法》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信息公开目录》,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备案内容暂未列入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范围,因此未对相关内容进行公开。”
“总体上看,中国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处于初级水平。”国内一家环保NGO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对CBN记者表示。
马军所在的机构此前曾向113个城市申请公开当地2008年9月份的污染企业行政处罚名单、投诉案件及其处理结果,只有27个城市提供了全部或部分名单,多达86个城市未能提供名单。
拒绝的理由除“不宜公开”外,还包括这些记录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申请公开需要上级政府部门开具公函,以及为“保增长”不能公开等。“一些城市的工作人员在听到是信息公开的申请时就直接挂断电话,有的城市则根本找不到具体的负责部门。”马军说。
张凯表示,环保部门不仅需要加强监管,更需要立即将使用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纳入强制公开污染物排放信息的范围。被强制要求公开污染物排放信息的企业,除公开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等少量污染物信息外,还应披露自身排放和转移的所有污染物的相关信息。
企业污染物信息公开是促进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的有力工具。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此前就表示,公开企业的环境信息,就是要通过舆论的力量去规范公司环境行为,加强公众对企业的社会监督。
3、我国将对湖泊流域开展规划环评
来源:法制日报2009-10-14 郄建荣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839691255485051_1.shtml
10月13日讯 我国湖泊资源丰富,拥有天然湖泊24800多个。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今日(10月13日)召开的第13届世界湖泊大会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湖泊污染治理工作,今后将严把环境准入关,对未按期完成减排任务、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地区或企业实行限批。
吴晓青说,我国将从多个方面治理湖泊污染问题,对湖泊流域内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各类规划将开展规划环评;同时将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吴晓青表示,流域内将全面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设施建设。在此基地上,严格控制农村生活和面源污染;积极推进湖泊生态修复工程,优先实施湖泊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禁止围湖泊造田、围湖泊养殖。
4、“绿色中国与和谐世界”国际研讨会将在天津举行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2009-10-14
http://www.022net.com/2009/10-14/423743243122911.html
简要内容: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联合国协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绿色中国与和谐世界”国际研讨会,将于本月下旬在本市举行。
人民网·天津视窗10月14日电: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联合国协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绿色中国与和谐世界”国际研讨会,将于本月下旬在天津举行。记者13日上午从主办方获悉,已经确定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等多位贵宾出席。
研讨会主题为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展望及生态产业、生态城市与生态文明。主题设置充分考虑了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生态产业和清洁能源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联合国机构及联合国基金会的需求,同时结合中国环境保护的阶段性特点,使会议研讨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会议将分设四个议题,分别是中国环保政策与实践,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展望,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前景分析。据介绍,研讨会邀请了高规格的与会嘉宾。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欣然接受了邀请,届时将来津推行绿色环保理念。接受邀请的还有联合国基金会创始人特德·特纳、联合国基金会主席蒂莫西·沃思﹑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巴西前总统卡多佐等。(记者雷风雨 实习生何宇翔)
5、巢湖滇池治污不力 氨氮问题突出
来源:农民日报2009-10-14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wastewater/839661255484471_1.shtml
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进展,但形势依然严峻
防治资金缺口大143项目未启动巢湖滇池治污不力氨氮问题突出
作为国家头号环保项目的水污染防治“十一五”专项规划,由于资金到位情况不理想,约六成项目未完成,143个项目至今尚未启动。前不久,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对记者说,列入“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1834个治污项目中,已完成(含调试)773个,占42.1%,在建500个,占27.3%,前期准备418个,占22.8%,未启动143个,占7.8%。
环保部近日会同发改委、监察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完成了海河、辽河、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中上游、巢湖、滇池、太湖等重点流域的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污染防治“十一五”专项规划2008年度实施情况的考核工作。
结果显示,2008年度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七成断面水质监测达标,四成规划治污项目完成,但治污形势依然严峻,水质改善任务艰巨。
“规划项目投资的缺口较大。”陶德田说。据统计,水污染防治“十一五”专项规划实际完成投资437.5亿元,占“十一五”规划总投资的37.7%。其中,海河流域项目进展较快,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项目进展较慢;21个省区市中,河南、山东等地项目完成情况较好,完成率在60%以上;内蒙古、湖北等地的项目完成率不足20%。
2006年~2008年,国务院陆续批复了松花江、丹江口库区及上游、三峡库区及上游、淮河、海河、辽河、黄河中上游、滇池、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年~2010年)和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据介绍,总体上看,海河流域山东省、河南省、天津市,辽河流域辽宁省,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贵州省,黄河中上游流域河南省、陕西省、青海省等地“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情况好;海河流域内蒙古自治区、辽河流域吉林省、黄河中上游流域山西省、滇池流域云南省等地“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差,未通过考核。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治污形势依然严峻,水质改善任务艰巨。”陶德田指出,除规划项目投资缺口较大外,还存在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不高、氨氮(总氮)污染凸显等问题,海河、辽河、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中上游等流域大部分断面氨氮超标,太湖、巢湖、滇池等流域氨氮(总氮)、总磷达标率低,以氨氮(总氮)评价,断面水质达标率分别为50%、47.6%和0%。
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环保部要求有关地方和部门要建立和完善规划项目实施情况的调度和督查机制,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治污责任;要加大环境监管工作力度,加强对流域内涉水重点排污单位持证排污和在线监控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管;要加快流域内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脱氮、污泥处置、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保障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
6、中国农村成垃圾填埋场 经济快速发展引垃圾危机
来源:国际在线2009年10月13日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1013/09486831422.shtml
国际在线专稿:据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10月11日报道,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垃圾处理问题正成为中国各级政府一件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农村成了城市垃圾的填埋场,当地居民的生活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经济快速发展引发垃圾危机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垃圾危机。清华大学废物处理专家聂永峰(音译)表示,在过去20年,中国的废纸、塑料(10310,165.00,1.63%)以及其他垃圾增长了三倍,达到每年3亿吨。在中国,以前根本不存在垃圾处理问题,因为那时我们没有超市、没有华丽包装。可是突然,政府被堆积如山的垃圾包围,没有地方安置它们。美国垃圾清理走在中国前列,美国产生的垃圾不到中国四分之一,而且三分之一被回收利用。
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的某农村,每天都有近百辆垃圾车将数百吨重的城市垃圾运送到这里。在过去5年时间里,城市垃圾改变了这个只有1000多人口的村镇。树上的桃子腐烂,腐臭气味滋生大批蚊子苍蝇,有毒废料导致庄稼减产。当地居民王秀华一边拍着苍蝇和蚊子一边说:“这里的生活条件变得很差。”这位78岁老太太无法抑制自己的咳嗽,垃圾气体让她患上支气管炎。
村民竭力与垃圾车司机理论,有时候甚至不惜用身体挡住垃圾车,不允许他们卸垃圾。当地村民李晓红的5岁儿子起了湿疹,他们家距离垃圾山不到100米。她说:“我们不知道这些垃圾是什么。如果我们早知道它们会引起严重污染,我们会尽一切努力阻止,但现在太迟了”。
这些垃圾不仅污染了空气和土地,政府与居民的关系也受到影响,很多居民抗议向乡村倾倒垃圾。67岁的张建华说:“我们的生活标准提高了,我们自然要争取更高质量的生活,媒体的力量迫使当地政府采取行动”。
中国未来十年暗藏健康危机
香港贸易发展委员会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正改变对包装食品的态度。从2000年到2008年间,中国包装食品消费增长了10.8%,而亚洲地区平均上涨率为4.2%。到2013年,包装食品市场有望达到1950亿美元,比2008年上涨70%。中国70亿吨垃圾中,至少85%被掩埋在乡村。大多数只在上面加盖了塑料和玻璃,而重金属、氨水以及细菌则渗入地下水和土壤中。
北京大学废物处理专家刘阳生说,中国政府研究发现,美国的焚化炉释放的有毒气体可能引发癌症,但是如果中国政府不采取行动解决垃圾问题,中国很可能在未来十年内遭遇健康危机。
郑州卫生部门发言人杨凌说:“我们使用聚乙烯隔膜预防垃圾污染。当地土壤、水源以及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显示,这种处理方法符合国家标准”。但当地居民表示,这些隔膜可以被轻易撕碎,而且只能覆盖垃圾的一小部分。杨凌说:“政府了解垃圾处理总会引起抱怨,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投入更多资金,修建更好的垃圾处理厂”。(杨柳)
7、四川2069座震损水库已开工1292座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年10月13日
http://news.qq.com/a/20091013/002125.htm
中新网成都10月13日电 (王萌杨攀)13日,记者从此间召开的四川省水利灾后重建暨扩大内需工作会议上获悉,该省2069座震损水库已完成初步设计1920座,开工1292座,完工253座。其中,39个重灾县1222座震损水库已完成初步设计1181座,开工649座,完工79座。重灾县安县、苍溪、利州、青川、射洪、仁寿等进展较好。
该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冷刚表示:“震损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于灾区防洪抗旱减灾、保障恢复重建成果,意义特别重大,也是四川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重要举措。目前全省需要整治的震损和病险水库点多面广,还有700多座没有开工,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相关各市、县水利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把震损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找准问题对症施治,采取措施强力推进,务必于明年主汛前完成整治任务。”
据了解,“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该省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阿坝等地共形成113座堰塞湖,经过应急处置和汛期洪水自然冲蚀,已有84座治理销号或不具有危险性。此外,汛期堰塞湖所在河道上下游均未发生大的险情。
8、黑龙江省开展环保“秋风行动”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来源:新华社 2009年10月14日
http://www.gov.cn/jrzg/2009-10/14/content_1438960.htm
新华社哈尔滨10月14日电(记者李建平)来自黑龙江省政府部门的消息,为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打各种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大松花江规划项目和污染减排项目的推进力度,黑龙江省日前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环境保护“秋风行动”暨专项督查活动。
据了解,此次“秋风行动”督查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安全隐患整改情况、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执行情况、环保专项行动整治环境违法企业情况及重访、越访、群访涉案企业环境违法问题整改情况。
除了加强检查、督查力度,这个省还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及对环保部门工作不利的责任追究。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环境违法问题,除了依法严厉查处外,还明确时限、标准,限期整改,并向金融、证券、商务等部门通报情况;对情节严重的,一律挂牌督办,媒体曝光。
对于环境违法问题比较严重的区域,实施区域限批措施,给予通报批评;涉嫌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涉嫌触犯刑法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对于未完成减排任务的单位和人员将进行问责;对未完成《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建设任务的,通报批评责任人;对环境信访工作不利,稳控责任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警示通报环保部门的主要领导,并通报当地组织部门,建议纪检监察机关追究责任。
9、辽宁启动湿地保护工程
来源:新华网2009年10月1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10/14/content_12229343.htm
新华网沈阳10月14日电(记者徐扬)辽宁省政府日前决定,启动湿地保护工程。到2010年,基本遏制和初步扭转自然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2015年,全省实现天然湿地保护面积占湿地总面积的70%。
根据辽宁省政府制定的目标,到2010年每公顷森林平均年生长量提高到3立方米,再建成森林、湿地、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保护区2个、新建市级保护区4个,使林业系统保护区面积达到138.2万公顷,湿地面积达到121.96万公顷。到2015年,湿地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基本建成森林资源和林业生态监测与评价体系。
辽宁省要求,对湿地实施抢救性保护,严格控制滩涂围垦和围填海,在南部滨海平原入海口湿地地区实施一批海岸带生态环境修复工程,重点解决海岸带采石挖沙、地下水超采造成的海岸侵蚀、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管理、退耕还湿、植被恢复、栖息地恢复等措施,逐步恢复双台河口等重要湿地的生态功能。
包括辽宁在内的东北湿地,在中国具有极高的代表性并占据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湿地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下游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等,根据卫星监测显示,目前都不同程度出现了萎缩或退减。
10、新华网:三峡工程蓄水水位累计上涨20米
来源:新华网2009年10月14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225257
新华网宜昌10月14日电(记者 熊金超)正在进行175米试验性蓄水的三峡工程蓄水进展顺利,到14日11时,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已上涨至165.87米,比9月15日起蓄时的145.87米上涨了20.00米。
采取“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方案建设的三峡工程,目前已全面完成施工建设任务,2003年和2006年先后实现了135米水位和156米水位的蓄水目标,并在相关水位成功运行各3年。
经国务院批准,三峡工程今年将首次蓄水至175米的最高水位。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三峡枢纽梯级调度中心介绍,目前,三峡水库长江上游来水的入库流量为14700立方米/秒,三峡大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下泄流量为7190立方米/秒,试验性蓄水正按国家防总和长江防总批复的方案有序推进。
11、马尔代夫气候变恶做好举国搬迁最坏准备
来源:新华网2009年10月14日
http://travel.people.com.cn/GB/10188321.html
内阁潜入水下开会的“政治行为艺术”,或许能让更多的人醒悟过来,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马尔代夫政府近日宣布的一项决定吸引了众多眼球:10月17日,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将在该国水下6米处的海底主持一次内阁会议。届时,马尔代夫内阁将在水下讨论通过一项决议,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海平面上升的步伐。
对平均海拔只有1.5米高的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来说,这条消息并不轻松,因为气候变化关乎它的生死。根据科学家最新发布的在研究报告,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那么这个由1192个小岛组成的国家将在本世纪消失。
首都周围防堤波难挡海水
9月初,《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曾前往马尔代夫采访气候变化对该国的影响。那次采访的地点包括马尔代夫首都马累、马累附近人工打造的胡鲁马累岛、遭受海水侵蚀的居民岛图拉杜岛,以及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走在前头的旅游岛索尼瓦岛等。
马尔代夫在全球变暖面前的脆弱性在其首都马累就能看出来。集中了全国约三分之一人口的马累只有不到6平方公里,它周围的大部分都修筑了防波堤,以抵御海水入侵。尽管如此,在2004年12月的海啸中,海水还是冲上马累城,给首都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马累西北约100公里处有一个图拉杜岛。图拉杜岛岛长杜斯马尔对本报记者说,从2002年填海造地开始,海水侵蚀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小岛的东侧,椰子树的树根在海潮的拍打下已经裸露出来,有的椰子树已经倾倒。
总统纳希德说,在全国约200个居民岛中,大约50个面临着海水侵蚀问题,其中16个岛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此外,很多居民岛的地下淡水资源正在枯竭,居民饮水出现困难。
填海造地应对海平面上升
一些适应气候变化的试验性项目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启动,其中包括修筑人工岛。在马累东北约1.3公里处的胡鲁马累岛(意为“邻近马累之地”),经过十几年的填海造地,原先的潟湖已经成为一个比马累面积还大的地方。岛上已经有了清真寺、学校、居民楼,以及连马累都没有的公共汽车。
马尔代夫环保组织“蓝色和平”负责人阿里·里尔万站在人工铺成的洁白沙滩上不无自豪地说:“胡鲁马累的海拨高度已经达到了3米,所以即使海平面上升1米,我们还有机会生存下来。”目前胡鲁马累已经有大约6000名居民。里尔万估计,这个岛可以容纳约5万名居民。
里尔万说,马尔代夫全国有很多个可以填海造地的潟湖,胡鲁马累模式可以在全国推广,但“我们没有钱”。他说,马政府和相关公司花在胡鲁马累的钱已经超过了1亿美元。
一些旅游岛凭借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位于马累西北约120公里处的索尼瓦岛,在为游客提供舒适度假环境的同时,也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出了引人嘱目的成绩。
索尼瓦岛长约1400米,宽约400米,全岛建有65套客房,客房内游泳池、健身房、桑拿房、观景阳台等一应俱全,是马尔代夫最为豪华的旅游岛之一。但与此同时,索尼瓦岛的原生态得以基本保留下来,岛上多见树木、少见人烟,客人在岛上行动时,除自己迈开双脚步行外,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岛上几乎所有的家具都没有上油漆,所有的水都来自海水淡化,废弃物基本上自行处理,岛上还设有生态农场来种植蔬菜水果自用。记者在岛上的采访,也是骑着自行车进行的。
做好举国搬迁的最坏准备
目前,马尔代夫正在做的另外一件吸引眼球的事情,是争取使马尔代夫成为新的“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迹”之一。马尔代夫副总统瓦希德10月8日正式启动了马政府为这一网上评选造势的项目。瓦希德说,使马尔代夫入选世界自然奇迹可以增强世界对马尔代夫以及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提高马尔代夫的生存机会。
经过多轮筛选,世界自然奇迹的名单已经从最初的440个减少到目前的28个,而马尔代夫是唯一以整个国家的身份入选该名单的候选者。
当然,马尔代夫也在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那就是举国搬迁。纳希德总统说:“如果海平面没过我们的头顶,我们就必须搬迁。我们认为这种情形在60年至70年之内还不至于出现,但马尔代夫必须从现在开始就有所准备。”
作为一个人口不到40万的小国,马尔代夫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有限。但在气候变化面前,马尔代夫已经成为人类命运的一面镜子。也许,纳希德总统和他的部长们潜入水下开会的另类行为能让更多的人醒悟过来,采取行动拯救马尔代夫,同时也拯救自己。(记者陈占杰、刘咏秋)
12、大坝真的危害环境吗?
来源:《科学新闻》杂志 2009年10月14日
http://it.sohu.com/20091014/n267349790.shtml
在很多反对修建大坝的人士看来,大坝对环境有致命性的影响。
有一些情况看起来似乎证明了这一点,包括部分水库水质恶化,水坝下游水位降低,以及库区多见的山体滑坡。这些事例,经过一些反坝人士和媒体极有打动力的报道,变成了一场场环境的梦魇。
但是我们必须醒来。
醒来,是要我们能认真对比各种情况。为此,本组报道从对最近的龙开口和鲁地拉两个项目的叫停写到了近几十年来在水利建设中有较大影响的浙江千岛湖和河北王快、西大洋水库,通过对水坝建设几十年来的动态观察,全面分析水坝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得失。
四处探访与考察的风尘,并未让我们的双眼被蒙住,相反,我们获得了更加广阔的视野。
首先,这些考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大坝和水库为环境带来的好处。这些利益本来很早就写在各种材料里面,却因为人们对传统宣传方式的拒斥而流落于档案的死角。何况,在很多叙述中,它们被无意地忽略。
于是我们看到了浙江新安江水库造就了美丽的千岛湖,以及得到天然沉淀净化的湖水。我们也看到源于中国南方普遍的旱情,反而因为三峡的蓄水而得到部分缓解和调节,而非相反的三峡导致旱灾的传言。
更多的时候,我们也注意到和水库共生的一些环境问题,只是通过认真的分析发现,其中一些环境问题本来就会存在,并没有因为水坝的高耸而变得耸人听闻。
比较典型的是库区的污染问题。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水库自身不会产生污染,污染只能来自陆地的排放。所不同的只是污染是分布在流水中扩散,还是相对长地停留在水库中。不过即便是后面一种情况,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同样的水通过发电产生收益,会有助于解决陆源的污染排放而非让之加剧。
库区的山体滑坡的确是个问题。不过,同样可以利用水的收益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有了收益,人们就能更好地对危险的坡段进行加固,也更有可能让处于危险中的百姓搬迁到安全区域。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需要对收益的合理分配。水电的收益并不仅仅属于水电公司,它同样属于利益相关的百姓和社区。
不过,利益的分配并非水坝自身能够解决。水电公司也并非就是一群唯利是图、跑马圈水的豪强。水电与火电的上网电价差异,筑坝的西部与用电的东部的利益纠葛,都妨碍着水坝环境问题的解决。
也许我们并不知道何时,所有问题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但是我们明白,如果不能解读事实的真相,任何对水利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只能是空中楼阁。
13、环保执法遇困境 环保部官员说“突围”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0月14日 郄建荣
http://www.legaldaily.com.cn/bm/2009-10/14/content_1165070.htm
基层环保执法应重查恶意违法 提供监测数据支持百姓打官司
编者按
我国多数基层环保执法部门正面临执法难、难执法的窘境。
环保部门与当地污染企业的矛盾,被比喻成猫和老鼠的关系。在这场“猫”和“老鼠”的对决中,“鼠”肥,“猫”瘦。“鼠”,往往是地方GDP的贡献者,有地方首长撑腰,而“猫”是地方首长任命的,要为GDP服务、让路。
基层环保部门面临种种制约,基层环保部门的监管还比较粗放,要和污染企业以及背后的支持者掰手腕还得琢磨巧劲儿。
环保部法规司司长对本报记者公开的观点或许能给基层环保执法提供一个“突出重围”的思路。
基层环保执法难是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让基层环保执法走出困境?环境保护部法规司司长杨朝飞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眼下,应重点查处主观故意、恶意违法行为;同时,他建议,基层环保部门应当支持老百姓的污染诉讼,给他们提供一些污染监测数据。
恶意违法排污危害最大
近一年来,发生的严重污染案件不下5起:2008年9月,发生在云南省的阳宗海水体污染案件;今年2月20日,江苏省盐城市发生的饮用水取水口水源污染案件;7月29日,发生在湖南省浏阳市的镉污染案件;8月16日,陕西省凤翔铅污染案件以及8月18日,湖南省武冈铅污染案件。
事实上,这些严重污染案件都是由于企业恶意违法所造成的。
以湖南镉污染为例,湘和化工厂是一家曾经被勒令关停的污染化工企业,后被招商引资到了浏阳市镇头镇的双桥村。因为污染问题,周边村民与污染企业斗争了5年多。
但是,对这样一个多年恶意违法的企业,当地的环保监管部门却没有尽到监管责任,最终当地环保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受到了党政纪处分甚至法律的追究。包括云南阳宗海在内的其他4起重大环境污染案件事实上都存在着企业恶意违法问题。
杨朝飞认为,基层环保执法应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到监管、查处恶意违法上来。“企业能够运转污染治理设施、自觉治理污染就很不错了。”对于企业由于技术问题、管理问题偶尔出现的超标,杨朝飞建议,不应作为当前查处的重点。对于有人提出的超标就是违法,“我始终不同意这个观点。”杨朝飞说,一年有一次超标就定为违法企业、就重罚,他认为,这样执法并没有抓住当前违法的重点。
杨朝飞表示,查处违法排污要找重点突破,着重查处那些造成大量污染,主观故意的恶意违法行为。
杨朝飞说,这些恶意违法行为包括媒体曝光的污染企业私设暗管偷排的、白天不排晚上排的;建设项目未批先建、批小建大,有的等建成之后再去补办手续,还有的在监管中搞监测的假数据、修改原始监测记录;再有就是一些企业对执法人员到现场执法检查采取暴力抗法、阻挠干扰执法的;另外一部分是属于生产、销售、转移、进口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设备。杨朝飞说,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实施了很多年,到现有大量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设备还在运转。他认为,如果从生产环节上把污染堵住了,环境污染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
但是,他对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也表示出了担心。“过去看哪儿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我高兴,但后来就高兴不起来了。”杨朝飞说,他高兴不起来的原因是“这里关了它,它就跑到那里开,下游关了往上游跑,城市关了往农村跑,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方关了它向偏远地方转移,最后,污染总量并没有减少。”杨朝飞说,这些都属于恶意排污行为,应该成为基层环保部门今后执法时的重点打击对象。对于环境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杨朝飞说,也应该从重查处。
执法程序不严格是通病
环境保护部行政复议案件处理归口法规司。杨朝飞说,地方环保部门执法程序不严格是行政复议案件中最常见的问题。
他认为,在执法中,基层环保部门会更多关注执法是不是合法,引用法律条文对不对,但往往对执法程序重视不够。“由于执法程序不严格,被告上法院,最后还要败诉。”杨朝飞说,要严格执法程序,其中,调查、取证、告知等每个环节都要做细,同时,还要听取被处罚人的陈述,对一些重大案件要举行听证,特别是处理决定一定要集体决定,“不能一个人说了就了事。”杨朝飞说,在执法程序上,还应该及时将处理决定送达被处罚单位,并且要允许他们复议、申诉,这是保证执法公正的一个重要环节。
杨朝飞建议,基层环保部门要综合运用各种惩戒手段,发挥政策和法规的组合作用。“企业的一些老板可能有的是县委委员,有的是人大代表,有的是政协委员,有的拥有工会、共青团、妇联授予的荣誉称号。他们在哪儿有称号,你就把他的违法行为告到哪儿,让这些部门撤销他的荣誉称号,这比罚他三万、五万要管用得多。”杨朝飞说,同时还要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司法部门密切配合。他表示,环境保护部已经制定了一些案件移交、移送程序,“该拘留的就把案件转给公安部门去拘留。”杨朝飞说,为什么拘留这个执法手段运用得不好,“到公安部门一问,才知道根本就没把案件转过去。”
环保部门应支持受害百姓
污染受害者在打环境污染官司时,举证难是他们不能胜诉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作为一家专门为污染受害者提供免费法律帮助的社会团体,在它们所参与的大多数案件中,几乎都遇到了取证难的问题。
据该中心有关志愿律师向记者介绍,一些地方环保部门特别是发达地区的环保部门有完整的监测机构,并且保留有对污染企业的监测数据。而这些数据往往是污染受害者打赢环保官司的重要证据。
“但是,当我们到这些环保部门调取监测数据或其他处罚文件时,不是吃闭门羹,就是被拒绝,能够拿到基层环保部门监测数据的是少之又少。而很多时候,地方环保部门所掌握的监测数据又是我们打赢环保官司的一个重要证据。”这位志愿律师告诉记者,为了取得证据,他们不得不将地方环保部门告上法庭,“我们做的好几起案件都是先起诉地方环保部门,要求公开相关政府信息,然后再起诉污染企业。”他告诉记者,正是由于污染证据的缺失,从而影响到案件的胜诉。
对于这位律师遇到的苦脑,杨朝飞的态度非常明确:“当老百姓的环境权益受到损害时,环保部门应当支持老百姓。”杨朝飞建议基层环保部门,应给他们提供一些监测数据。“让他们去法院,污染损害事实能不能成立,最后让由法院去判决嘛。”杨朝飞说。
14、南水北调再调查:各方利益难平衡成问题关键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10月1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191149.html
调水之难
南水北调进京推迟5年供水,让这一重大工程再度成为舆论焦点。移民、资金、生态保护等问题在困扰着这一重大工程,但这并非问题的关键。南水北调之难难在相关各方利益难于平衡,而归根结底,在于没有找到一种合理的谈判机制。今日进行资源的跨地区分配,已经不再像过去计划体制下那样方便——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拥有巨大的支配权,可以把自己的规划强加给下级政府,把资源在下级政府之间来回调拨。
但谈判难度的增加其实亦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民众敢于大胆主张自己的利益,不会听任地方政府随意处置,而地方政府官员也具有强烈的地方利益意识,对上级政府要求自己付出的代价不再轻易顺从。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应当依托现实、创新思维,寻求尊重地方权利和利益、民众权利和利益的跨地区资源配置机制。
回到现实,南水北调的难度增加进一步提示中国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困境,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已刻不容缓。
丹江口:移民的底线
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湖北两省需要移民搬迁33万人。这是继长江三峡移民之后中国第二次大规模的水库移民。
其中,湖北省丹江口市移民近16.2万人,占到了一半,按计划移民将在今后的4年内完成。
但最初的试点乡镇,却不像预期的顺利。据湖北省十堰市南调办工作人员称,库区移民搬迁工作进展缓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拖延的原因之一。
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孙家湾村村主任彭治和称,“温家宝总理对移民搬迁的要求是‘搬得出,稳得住’,但现在就担心‘搬得出,稳不住’”。
本刊记者/陈晓舒(发自湖北十堰)
村主任彭治和说他每天都在8平方公里大的村子里转悠,为的是做孙家湾村将近4000村民的“思想工作”。在明年的9月份之前,孙家湾有3696个村民要离开这个村子。
孙家湾村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搬迁后,这里能留下的人寥寥无几。“2006年长江水利委员会规划,市内安置2169人,外迁1527人”。彭治和说,这还只是丹江口库区移民的一小部分。
2005年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开工,工程完成后,蓄水水位将从157米提高到170米,原计划2010年和2030年南水北调中线的调水能力将达到95亿立方米和130亿立方米,这相当于北方地区增加10个到13个密云水库的供水能力。
伴随而来的是,仅丹江口市就需要移民近16.2万人,其中今年的试点任务为9600多人,剩余的将在今后4年内完成。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湖北两省需要移民搬迁33万人。这是继长江三峡移民之后中国第二次大规模水库移民。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丹江口市时就指出:“南水北调的关键在中线,中线的关键在加坝,加坝的关键在移民”。
穷县富民
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孙家湾村,为了移民工作顺利展开,彭治和在做“思想工作”时,一致对外宣称:“可能都要搬到武汉的郊区东西湖区。”他向村民隐藏了有部分人将在丹江口市内安置的消息,担心村民们知道了,不愿远迁。
村民们对武汉郊区没有概念。孙家湾村背靠五指山,离武当山不到十分钟的路程,丹江的支流官山河环绕整个村子。村民各家各户不是有蔬菜大棚就是在五指山上种了果树。“我们村是十堰的蔬菜基地”,彭治和说,“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247万元”。
这是一个生活富足的村子,倚仗自然条件,靠山吃山。但家家户户多是破旧土坯房,鲜见新房子,村里到处是年久失修的桥和路,“村里公共设施都是70年代的,坏了不能用,也全靠村民集资来修。”彭说。
有些村民的房屋漏雨了,就拿个盆在屋内接着,也不愿花钱修葺。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地方迟早要搬,花钱也早晚是枉然。
村落破败是湖北省与河南省南水北调移民区的共同特点。湖北省南水北调办规划处处长李静说,“这些地方早就停止了发展”。几十年前就被设定为“要腾空的地区”,但这些地区的人们并没有停止个人的发展。
孙家湾村的人在丹江口市乃至湖北省都能算上是高收入的人群。村民王林一家5口人,人均四亩地,家里和其他村民家一样,早就盖起了蔬菜大棚。“光种西红柿一年每亩就能赚2万元。”王林说。
平常,家里的农活并不多,丈夫在十堰做电工。白天闲暇时,王林会到村边上的五指山上砍柴,两小时就能砍下100斤,也能卖将近20元的价格。与其他快速发展的区域相比,被南水北调工程制约的移民区,倒是因为未被开发的山和水可坐享其成。
孙家湾村的日子很是清闲。到了下午,邻里串门打牌,一天的日子就在洗牌声中结束。彭治和说:“孙家湾现在每户的月收入至少5000元”。生活过得好的,像有些人在十堰打工,家里又有大棚的,每月收入将近一万元。
【1】 【2】 【3】 【4】 【5】 【6】
15、环境问责制度:问事先问责问责先问人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9年10月14日 朱德明
http://env.people.com.cn/GB/10189533.html
据报道,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在环境综合整治中,对问责制度动真格,截至今年9月16日,依据《海口市美兰区环境综合整治“五大工程”工作问责暂行办法》,已对1名干部免职、对3名责任人责令改正并通报批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早在2006年2月,监察部和原国家环保总局就出台了首个环境问责制度——《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拒不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等行为的,将受到警告、记过乃至降级、撤职等处分,但问责执行的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
当然,加大环境问责力度面临着诸多困境,如问责主体缺乏法定明确性、问责标准弹性过大以及问责程序可操作性不强等,但更主要的是贯彻执行国家环境法律法规的官员们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没有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问责的目的是让责任人吸取教训,改正错误。问责到个人,才能让责任人感到切肤之痛。责任人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不仅使问责制度流于形式,效能建设打了折扣,久而久之,官员也不会把问责当一回事;问责到个人,干部才会警醒,才会有爱民之心为民服务,才会有责任意识做好工作。因此,要按照“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必到底”的要求,确立问责制度,靠制度、机制来管事管人,推进环保工作进一步向前发展。
一是严格落实制度。海口市的问责体现了问责的决心和力度,能促使更多的机关、干部借堑生智,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问责问到人,震撼了干部,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问责的目的不是处罚、不是要处理哪个人,而是通过问责来提高机关、干部的责任意识,避免再度失误,实际上是对干部的关心和爱护。
二是做好事先督责。实施官员问责,不仅仅是让官员事后为其失职、失责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官员出现失职、失责行为,强化执政为民理念,督促依法行政,尽职尽责。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问责的过程中,重心不能仅仅放在责任追究上,而要更加注重责任预防,逐步将问责制体现和运用在日常的管理监督上,做到事后问责与事先督责相结合。
三是量化和细化考核条款。长期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始终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问责机制。要做到实用管用、具体明确、凸显刚性,不能只是原则性的要求和笼统地严肃处理,而要充分细化惩戒办法,从而使制度内容缜密、规则科学、便于操作、发挥效力。同时,在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进度,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
四是坚持制度化建设,使官员问责成为常态性工作机制。目前对一些事故、事件的问责,往往视影响大小、产生的后果、民怨程度而定,依赖于自上而下的启动,具有一定的被动性、选择性和偶发性。实践证明,如果仅仅局限于这种外力影响式的问责模式,将很难保证问责制度的经常性和持续性,也难以发挥对领导干部施政行为和施政效果的管理监督作用。制度化的问责,不管什么“风头”,也不论什么“枪口”,只要工作不力,就一定要问责。这样,干部的日常工作才会努力、尽力、有力。否则,如果片面强调“风头”、“枪口”问责,少数干部就会见风使舵,只对领导负责,不对工作负责;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惟有制度化问责,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拖拉的工作作风,改进机关效能。
五是领导率先垂范。实行问责还要领导干部帅之以正。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如果领导干部自身要求不严,不能带头执行制度,甚至恣意践踏制度,下属上行下效,何来正气可言?打铁必须自身硬。领导干部必须模范遵守规定,带头执行制度,这样对下属的严格要求才有号召力、说服力,才会挺得起腰杆对违反制度的人严格问责。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色记者沙龙网:www.greensos.cn